1869 年e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創造了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發現元素排布規律的過程還有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門捷列夫正在苦惱元素之間的規律,他坐到桌前擺弄起了“紙牌”,擺著,擺著,門捷列夫像觸電似的站了起來,在他面前出現了*沒有料到的現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質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從上到下地逐漸變化著。他將當時已知的 63 種元素依照相對原子質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后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各個元素所在的位置決定了很多信息,其中就包含了原子核及核外電子排布的信息。
1.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決定了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原子核極小,它的直徑在10-15 m~10-14 m之間,體積只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在這極小的原子核里卻集中了 99.96 % 以上原子的質量,原子核的密度*,核密度約為 1017 kg/m3。
2.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決定了核外電子數,處于基態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方式遵守低能量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則。
元素與掃描電鏡(sem)及能譜儀(eds)存在什么聯系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掃描電鏡的背散射電子(bse),背散射電子是被固體樣品中的原子核反彈回來的一部分入射電子。其中包括彈性背散射電子和非彈性背散射電子。
大家可以這樣想象:當我們用乒乓球(入射電子)砸向石頭(原子核)時,乒乓球便會被反彈回來,反彈回來的這些乒乓球便是背散射電子。因此,當原子序數越大,原子核所帶正電荷就越多,能夠反彈回來的背散射電子便會越多,在掃描電鏡成像上的體現就是信號量較充足。
如上圖所示,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黑色的地方(c元素)也有白色的地方(sn元素),這里成像的襯度便反應了原子序數的差異。
而通過能譜檢測特征 x 射線則可以知道原子是什么,有多少。當入射電子束與材料相互作用時,原子內層電子被打跑,外層電子向內躍遷*空位,多余的能量以 x 射線形式釋放。由于原子序數的不同,核外電子排布方式也是不同,內外層電子的能量差也就不同,因此元素釋放的 x 射線能量不同,這些具有原子信息的 x 射線稱為特征 x 射線。
通過分析 x 射線“能量”,可以識別出與之對應的元素。
通過分析 x 射線“數量”,可以分析出不同元素的含量。
經過上面介紹,可以發現元素與掃描電鏡(sem)及能譜儀(eds)存在密切的聯系。通過掃描電鏡背散射電子圖像可以初步判定樣品表面的成分信息,結合能譜儀(eds)可以測得樣品表面元素的種類和含量。
用于測量二氧化碳的維薩拉 CARBOCAP® 傳感器
醫用縫合針彈性韌性測試儀的主要用途及產品介紹
利用循環風源進行產品干燥的烘箱
施耐德變頻器故障“ERR 7:ERREUR LS“的解決方法
如何提高螺旋洗砂機的洗砂產量
元素與掃描電鏡及能譜儀的聯系
紫外分析儀的使用維護
衛星激光測高產品首發 我國實現對地觀測衛星激光測高技術自主
搬運車日常維修要點
翅片冷凝器的儲存、包裝和運輸
真空冷凍干燥機的使用說明書
手動滴定法與全自動電位滴定儀測定食品過氧化值比較
浮漂在純水系統中的應用及介紹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樣的?
車間軌道運輸平板車
如何選擇和操作一臺適合的氣氛爐
海南 | 極目解鎖無人機催花新技能
現貨橡塑保溫板廠家現貨貨源
如何正確的選購均質機
ET147026 余氯、結合氯、總氯、酸度濃度比色測定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