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和物理檢測中熒光信號可視化傳感是重要方法之一。除了在傳統應用中識別目標物質外,將熒光探針應用到微環境中檢測化學或生命科學過程中的環境行為變化也在時下備受青睞。近日,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朱亮亮課題組利用單分子熒光–延遲熒光雙發射構建了三維比率型熒光探針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于2月13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人員將建立的3-d比率發光傳感系統進一步應用在復合磷脂體系極性變化的檢測中,有望為膜病變的診斷提供新思路。
據介紹,大多數熒光探針通過單發射信號的響應變化來工作。在實際應用中,探針濃度或者流體性能的變化等因素很容易引起錯誤信號的讀取。近幾年,通過熒光校正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干擾因素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利用具有雙發射熒光的此消彼長特性進行自校準。然而,僅使用熒光發射容易和很多環境介質的自熒光物質的信號重疊。因此,同時克服這些干擾因素成為了探索和發展新熒光技術的一個很大難題。
近,朱亮亮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即在單個分子上實現熒光(fl)-熱活化延遲熒光(tadf)雙發射行為來打造全新的探針分析技術。tadf作為一種無金屬誘導的長壽命發射促進了有機電子學的發展,被稱作第三代oled材料。朱亮亮表示,“我們期望利用tadf信號的發射波長和壽命的同時變化和fl的相對恒定性的分子雙發射策略設計新型傳感器。”以感應環境極性變化為例,tadf作為感應信號,其發射波長和壽命都隨環境極性變化而變化;fl作為內標參考信號,其波長和壽命均不隨環境極性變化。朱亮亮課題組進一步建立了一種三維比率發光傳感系統:環境極性(x-軸)、比率波長(y-軸)和比率壽命(z-軸)。與傳統的二維曲線應用相比,該三維分析系統的構建大大減小了測量誤差,提高了應用度。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博士生李旭萍為論文作者。理論計算和光譜解析部分得到了瑞典理工學院(kth)和浙江大學高分子系的幫助。相關工作同時申請了發明(cn2018100470946)。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朱亮亮課題組致力于可調控式功能材料的研究,側重利用分子設計、自組裝和刺激響應行為等調控材料的發光行為和機制。
(原文標題:高分子科學系朱亮亮課題組構建三維比率型熒光探針新方法)
電位滴定法:CT-1Plus測定冷卻液儲備堿度含量
低溫恒溫攪拌反應浴具有哪些市場競爭優勢
怎么使外墻巖棉板達到保溫效果
倍福BECKHOFF EL5152現貨模塊
動態消毒水工作站助力蘋果酒食品安全,保質果酒食品
復旦大學朱亮亮課題組構建三維比率型熒光探針新方法
勃氏比表面積儀技術參數生產廠家試驗方法價格
醫療廢水高污染 儀器助力提高廢水回用率
BDUL-5 油品體積電阻測定儀(技術原理)
紫外熒光測硫儀技術革新
分享一下三菱FX5U系統中的FX3兼容脈沖捕捉功能
鋁型材爐溫跟蹤儀百分表精度
PL單機除塵器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項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原理和應用
Q911F電動三片式內螺紋球閥之產品特優點及選型依據
膨脹石墨比普通吸附劑有哪些長處
英國Monitran加速度計MTN / 1100系列通用功能分析
如何縮小并量化中走絲與慢走絲的差距
安裝空調墊木起支撐(托)管道作用
輸送高粘度液體選用什么泵效果?